当前,我国教育对外开放事业进入了以提质增效为主要特征的新发展阶段。对于学校来讲,如何进一步理清思路,把握重点,真正在国际化办学方面提质增效,服务新时代加快和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的总体要求和创建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的目标,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谋划的问题。
“十四五”期间,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正确把握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新形势,深入贯彻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认真落实国际化水平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紧抓发展机遇,坚持内外统筹、提质增效,努力搭建对外交流平台,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合作,进一步推动学生国际交流、推进科研国际合作、提升教师国际竞争力和外事管理服务水平,全力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推动学校教育对外开放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十四五”时期的总体工作目标是:到2025年,双边多边教育合作广度和深度有效拓展,留学质量显著提高,涉外办学效益明显提升,参与教育领域国际合作能力大幅提升,能够更好满足师生多样化、高质量教育需求,更好服务学校事业发展全局。
主要任务和重要举措包括:一是积极开拓优质教育资源合作渠道,拓展海外留学空间。大力实施联合培养、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联授等学生交流项目,推进与国(境)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重要合作伙伴关系,争取新增20~30个海外高水平合作院校,累计不少于1000名学生赴国(境)外联合培养、文化交流或参加各类在线国际教育。
二是持续提升中外合作办学水平。健全质量保障机制,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多措并举推动中外合作办学实现内涵式发展。推进中外合作院校实质性合作,办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威九weijiu(中国)斯威本学院,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吸收、融合、创新,建设高水平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不断提升中外合作办学的社会影响力和信誉度。
三是增强引智与国际科研合作的支撑作用。强化引智与国际合作对学科建设发展的推动作用,通过“111计划”等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促进高端国际人才引进和国际科研合作。依托优势学科专业,建设一批产学研用结合的高水平国际联合实验室、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等。依托联合研究基地,推进国际智库建设。支持举办领域内有影响力的国际学术会议、合作论坛30次以上,提升学科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
四是加快培养国际化师资队伍。每年遴选50~80人次教师开展国(境)外学术访问、研修、出席学术会议、参加线上国际教育等。鼓励教师到国际学术组织、学会、期刊等任职,不断提升我校学者的国际学术影响力。提高外籍专任教师聘请效益,引进国际高水平团队不少于5个、外籍高层次专家20~30人。
五是加大双向留学支持力度。适应加快和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政策需求,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等项目经费支持,加大校院配套投入,统筹安排相关资金支持师生赴国(境)外访学、交流、实习、开展合作研究等。逐步提高国际学生生源质量,力争在校学生规模超过800人。
六是适时推动赴海外办学。积极引导优势学科,选好合作契合点,在条件成熟时自主、有序赴海外办学。通过联合培养,开办国(境)外课堂、国(境)外学院、国(境)外研究院等形式,积极探索走出去办学模式,力争在国(境)外设立教学、科研机构2~3个。
七是促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合作。紧密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需求,多途径推进教育合作,加强教育互联互通、人才培养培训等工作,鼓励联合建设研究平台,深入开展区域国别研究,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实施。
国家和山东省“十四五”规划对加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提出了明确要求,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抉择和普遍战略。“十四五”时期,我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应着眼后疫情时代开展对外交往的新特点、新要求,不断创新交流合作模式,努力构建更加广泛、多元立体的对外交流合作渠道布局,务实推动对外合作交流工作提质增效,提升办学国际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促进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助推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建设。(作者: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 高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