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先后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山东省研究生成果奖,连续7次获学校一等奖学金,获评山东省优秀学生干部、山东省社会实践优秀学生等20余项荣誉称号。
六年来,他先后担任班级班长、学生会副主席、交通学院田径队队长、优选计划辅导员、“通心相随”志愿服务党支部书记……他就是学生口中的“兆哥”,交通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任泳兆。
身兼数职,用行动践行责任
时间回到六年前,第一次当班长的任泳兆,经历了一段从懵懂、探索到成熟的成长之路。起初,班级存在凝聚力不强、学生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他与班委一起认真研究对策,组建了学业帮扶组、活动打卡组和科创小组等多个小组,有效提高了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大四考研复试期间,他了解到有的同学因性格内向,没有勇气主动联系导师,陷入了困境,他主动联系提供资源,帮助同学成功调剂至我校攻读研究生。到毕业时,班级18人考研“上岸”,就业率达100%,班集体先后获评“先进班集体标兵”“五四红旗团支部”等荣誉称号。
任职院学生会副主席期间,他积极探索“三走”活动的常态化,并担任学院首届田径队队长。在他的带领下,田径队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无序到规范、从弱小到壮大,他带头训练、积极参赛并做好传承,学院学生在学校运动会的参与度和获奖层次都得到了很大提升,从团体第7名跃升至第3名,男甲4×100打破校运会纪录并保持绝对优势,在多个项目斩获冠军,创下了一个又一个骄人的成绩。
任泳兆刚担任“优选计划”辅导员时,便面临团委人手紧缺的情况,他负责2021级本科生7个班,成为同年优选计划辅导员中唯一一个独立带班的人,同时分管大学生科技创新、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国防教育等工作。各种繁杂的任务蜂拥而至,让他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但他没有退缩,而是虚心向老师和前辈请教,以最快的速度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去。面对一名来自西藏的学生,入学后出现的家庭经济困难、学习生活不适应、人际关系略差等多重问题,他通过耐心交流、精准指导、家校联动等方式,持续做好情绪疏导和关爱帮扶,帮助该生逐步适应大学生活。
在处理繁杂的事务工作上,他有自己的“小妙招”。他的键盘下摆放着一个日程推进表,上面用红黑两色笔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各个时间节点需要完成的任务……这些多元化的工作经历为他的生活增添了色彩,更练就了他独当一面的工作能力。
科研为帆,以创新追求真知
如何平衡科研与工作?相较于很多科研达人,他接触科技竞赛的时间稍晚,大三学年初他才加入科研团队,起初作为一名科研“小白”和工作“忙人”,白天忙于学习和工作,晚上则投身项目研究,每天都是在实验室熬到凌晨,第二天早上又继续上课、工作,就这样持续了一个多月。用他自己的话说,“正是那段时间锻炼出来了‘熬夜’新技能,磨练出了做事坚持拼搏、不畏困难的品格,才为后来的工作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不是最聪明的,那我就力争做最努力的。”在学业更重的研究生阶段,具有“老师”和学生双重身份的他,忙完事务性工作后,业余时间几乎都用在自己的科研上,他结合分管工作,组建多个科创兴趣团队,带领研究生和本科生一起,开展了“集搬运、拣选、分拣于一体的仓储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和“智能预约停车方法及系统”等多个科研项目,团队获得中科院“科创计划”立项、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和育苗计划等多个项目支持,多人获校创新拔尖人才荣誉称号。他个人也授权国家专利4项并完成成果转化一万余元,获省级以上科技竞赛奖励40余项。
他的硕士生导师徐伟教授曾说:“以明确的目标为指引,以破解问题为突破口。”这句话对他的科研之路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在他的科研团队QQ群中,有一个实时更新的共享文档,其中包含项目申报、比赛答辩、奖项申报等重要信息,这不仅明确了团队的奋斗目标,而且清晰记录了每个人的成长历程。
实践为笔,以奉献书写青春
作为新时代大学生,他从不忘自身的责任与使命,坚持知行合一。每个寒暑假,他都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结合专业特色,曾组织队员前往临沂、济宁等地开展交通调研规划、交通知识宣讲等活动,带领志愿服务团队获10余项实践成果奖励,并获评“青岛市优秀服务队”。
交通学院“通心相随”志愿服务特色党支部成立之初,他被委以重任成为第一届支部书记,他通过领学、研学、联学多种方式,创新理论学习形式,提高理论学习吸引力,并探索“1+X”党建模式,成立了五个特色党小组,联合志愿服务协会,带领团员青年一起开展公交秩序引导等特色活动,推动“党建带团建”常态化和志愿服务品牌化建设。支部在年底考核中被评为“五星级”党支部。
从本科到研究生阶段,任泳兆在学习、工作、科研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这与他的拼搏努力密不可分,正如在“禾斗讲堂”上,他对学弟学妹们说的“当你面对压力时,不要惧怕,把它作为前进的动力,接纳它并付诸行动,就会实现自我突破。”
2017年至今,任泳兆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自己的初心使命,用拼搏实干跑出了青春加速度。在未来,他将继续脚踏实地,追逐梦想,做最好的自己!(通讯员:刘倩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