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信箱 | 信息公开 |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

威九国际(中国)科大学子/校友正文

孙玉壮:我在德国读学位

发布时间:2021-09-06  点击:


留学德国的起因

1991年11月28日,我坐上了赴德国留学的飞机。此次出国,不但是我第一次出国,也是第一次坐飞机,属于教育部公派普通访问学者出国,为期一年。

获得教育部公派普通访问学者资格的过程异常坎坷。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改革开放全面展开的时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人们对科学的尊崇、对知识的渴望达到一个高峰,渴望到发达国家留学的热情空前高涨。但是,由于当时经济基础薄弱,能够自费留学的人极少,国家公派留学就成了最主要的留学渠道。

1982年我开始在河北矿业学院任教,1988年报名出国留学。由于报名出国的教师太多,学校组织英语考试进行遴选,通过后再参加煤炭部公派留学人员英语考试。我先后通过两级考试后却被告知,英语国家名额不足,要想出国需改学德语。因此,1989年我又赴北京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学习德语,但是结业后需重新参加煤炭部选拔考试,通过后再参加教育部德语水平考试。我顺利通过教育部德语水平考试后,于1990年到当时北京外国语学院内的德国北京歌德学院培训德语,培训考试合格后最终获得留学德国的资格。1991年,德国科隆大学地学院的W.Kalkreuth教授接受了我的留学申请。

初到德国

中德时差是6小时,赴德当天,我先抵达德国法兰克福机场,后转机去科隆,到达科隆机场已经是晚上十点多。机场距离科隆市较远,这个时间已经没有去科隆大学的公交车了。我只能拖着沉重的行李,打出租车去科隆,到达学校应该是凌晨了。

因为行前没有预先联系教授,也没有预定旅馆,而且当时身上只有教育部发放的200马克派遣费,仅够旅馆一晚的住宿费用。幸亏当时在机场遇到了一位来自Levekosen活塞环厂的高级工程师,他叫FerdinantPilger,是去科隆机场接中国二汽的访问人员。由于他此前多次来过中国,对中国人非常友好。他邀请我跟他去Levekosen,不但安排了我的吃住,第二天还帮忙联系W.Kalkreuth教授,并派车把我送到科隆大学地学院。

到达科隆大学后,W.Kalkreuth教授亲自帮我联系宿舍,安排生活,联系入学,还借钱给我。德国的学生住宿分为三类,一是大学学生宿舍,由政府委托机构管理,与学校没关系;二是慈善机构(如教会)的学生宿舍,慈善机构自己管理;三是租住私人住房。大学学生宿舍要预先登记,一般需要排队半年。由于教授亲自出面,三天后我就住进了大学学生宿舍。

从学士到博士

当时出国机会难得,留学人员都希望获得国外的学位。要想获得在德国读学位的机会,首先要解决三个困难:第一个困难是教育部规定一年之后必须回国,出国前要找人担保,与学校签署留学协议,并经公证处公证,因此,要想延长留学期限,必须由国内单位批准;第二个困难是我的德国签证是进修签证,不是学生签证,要想入学必须变成学生签证;第三个困难是教育部的资助只有一年,必须找到一年之后的经济资助。

留学生解决第一个困难一般是“先斩后奏”,国内单位也很理解,延期申请通常都会批准。我的第二个困难是教授出面帮忙解决,他亲自给科隆市移民局写信。在德国,教授的社会地位很高,移民局见到教授信件一般会同意。关于寻找经济资助相对困难,好在德国大学不收学费,学生打工工资也很高,在工厂干上两三个月挣的工资足够一年花费。由于科隆机场的邂逅,我与FerdinantPilger成了好朋友。第二年,他帮我在活塞环厂安排了两个月的暑假学生工作。第三年起,我在亚琛工业大学获得助研岗位,解决了读博期间的经费资助问题。

要想入学,还需要满足德国大学的两个要求:一是德语入学考试,相当于英语的托福考试;二是国内学历认证。由于我已经获得北京歌德学院的德语中级II证书,科隆大学外事处认定具备德语入学资格。但是对于国内学历的认证相当困难。德国实行的是硕士和博士二级学位制度,第一级学位相当于目前某些中国高校实行的本硕连读。首先要获得Vordiplom(相当于中国学士学位,但有成绩单无学位证),然后读Diplom(硕士),之后才能攻读Doctor(博士)学位。由于当时中德互不承认学位,我只能从Vordiplom读起。

德国实行的是严格的学分制,只要考试通过就可以拿到学分。我从1992年元月开始,白天上课、做实验,晚上学习、整理数据,没有周末和节假日,几乎每天都是夜里12点左右离开研究所。经过一年的努力,我获得了Vordiplom所需的所有学分,因此取得攻读Diplom的资格。学习刚刚步入正轨,W.Kalkreuth教授就辞职去了加拿大国家地质调查局工作,我必须重新找硕士导师。多亏K.Krumsiek教授慷慨相助,同意做我的导师。1993年,我靠着勤工俭学完成了硕士论文,并以优秀的成绩获得科隆大学地质学硕士学位。1994年,转入亚琛工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方向地球化学,并于1996年12月获得自然科学博士。1997年1月到海德堡大学做博士后,研究方向为环境地球化学。

我在德国的六年中,听说读写均用德语,硕士论文也用德语完成。由于考虑到离开德国后英语用途更广,博士论文用英语完成。我于1997年12月学成回国,我留学的海德堡大学、亚琛工业大学和科隆大学均属于德国的10所精英大学。德国的学位严谨世界有名,我能在六年时间里获得德国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并做一年博士后,主要得益于在山东矿业学院求学时,所受到的学校严谨教学的培养和不畏艰难、勇攀科学高峰的教育。

感恩母校!

(孙玉壮:煤田1977级毕业生。曾任河北工程大学副校长,现为河北省煤炭学会副理事长。)(材料提供:孙玉壮 整理:韩洪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