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信箱 | 信息公开 |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

威九国际(中国)科大学者/故事正文

李金良:与时俱进做科研

发布时间:2018-10-16  点击:

 



凡成大事必得天时地利人和。学科乃至学校的建设、发展和壮大,个人事业的发展,首先是国家大势所致。学科、学校能得以发展,与学校领导、师生员工一起顺乎潮流,正确运用各种有利因素,克服各种困难积极争取是分不开的。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科技人员无不欢欣鼓舞,科学的春天来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山东矿院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不断深化改革,综合实力不断提高。院长沈光寒提出:我们是工科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应该在工程建设方面有所作为、有创造力,这样的人才越多,学校办学质量越高。学校要想提高,必须加强科研,只有教学和研究共同提高,学校才能发展好。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经过教职工的辛勤工作和努力,科研捷报频传,学校取得了许多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如“深井钻井法凿井技术”“煤矿矿山压力和顶板运动的预测预报及控制”“以岩层运动为中心的矿山压力理论”等,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学术影响,不少成果获得国家、省部级奖励。宋振骐、邓铁六、陶华学、苏学成、吴哲辉、韩茂安等一批专家学者脱颖而出,因科研水平高、成绩突出,奠定了他们在学术界的地位。1991年11月,宋振骐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成为当时我国煤炭系统唯一的学部委员。之后,学校提出了更为明确的办学指导思想,在突出教学中心地位的同时,力争把科研做大做强。广大教职员工抓住机遇,努力工作,将学校科研工作推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随着科研成果的大批涌现,学校科研经费逐年攀升,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不断增强。学校科研工作开始重视跨专业、跨学科的结合,使分散的、各自为战的科研活动,向综合性、集团性的方向发展,从而形成学校科研攻关的整体优势。1994年,我提出科研水平取决于选准主攻方向,指出了8个今后发展的方向:地质勘探、采矿、建井、矿山机械与材料、计算机应用及自动化系统、煤炭的开发及利用、煤矿城市环境污染和防治、安全生产。学校的科研工作以发展高新科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为主,同时注重基础科学和软科学的研究。

1996年,学校启动“三项重点建设”工程,即加强重点学科建设、重点实验室建设和学科带头人培养的政策。通过重点建设,培养优势、发展优势,发挥“辐射”“示范”作用,以点带面,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学校成立“三项重点建设”领导小组,我和袁云耀是第一届领导小组副组长,组长是院长霍万库。根据确定的指标进行严格的评选,学校首次申报的工程测量、电力传动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理论、应用数学4个重点学科和运输提升、矿山压力2个重点实验室一次通过了省教委专家组评审,并被列入省级重点学科与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三项重点建设”的有效开展,有力地推动了学校整体工作特别是科研工作和师资队伍建设上水平、上台阶,为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奠定了基础。

伴随着学校的发展,我也能够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在科研工作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科研能力方面跟得上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这要得益于1980年那一年的访问学习,我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到清华大学、中国矿大访问学习。那时候校园到处张贴着举办学术报告的海报,没事儿就背着书包去听,有的虽然没听懂,但也受到了启发,开阔了视野,收获很大。之后,在繁忙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之余,我与同事们一起,进行了垂直圆管带式提升机的基本理论问题、煤矿救援机器人运动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现在,学校已经发展成为科技大学了,科技工作更加重要,相信在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选自《科大故事①》(2016年9月出版)(讲述:李金良 整理:田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