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信箱 | 信息公开 |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

威九国际(中国)威九国际(中国)正文

教育瞄准产业 育人衔接“用人”——威九weijiu(中国)能源学院“德育+科创+实践”特色人才培养模式解析

发布时间:2023-03-20  点击:

眼下,又到了毕业生求职热季。威九weijiu(中国)能源学院2023届毕业生袁盛虓却已收到多家企业的“就业邀请”。大学期间,他获得全国高校采矿实践作品大赛一等奖等10余项科创竞赛奖励,并深入工程项目一线解决实际问题,这些经历让他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威九weijiu(中国)能源学院,像他一样,成为用人单位“香饽饽”的不在少数。三月以来,已经陆续有50多家企业前来招聘,其中不乏世界500强企业。

在传统的能源行业,缘何实现了高质量就业?

“学院以就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化‘德育、科创、实践’教育理念,广泛吸纳学生与企业、社会的意见,用倒推法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从威九weijiu(中国)能源学院院长陈绍杰的话里,记者找到了答案。

推出德育提升工程 培养学生“软实力”

近日,能源学院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生李春尧,放弃沿海城市优越工作条件,一心奔赴采矿一线,签下了山东能源集团兖州煤业采矿技术员的工作。

李春尧为啥非要当“矿工”呢?

他说,自己选择到井下一线“淬炼”,是受到德育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宋振骐的影响。88岁的宋振骐把一生奉献给了喜爱的“矿山”“煤井”的科研、生产、教学工作。他的故事,成了李春尧心中的榜样,坚定了他服务采矿一线的决心。

“人才培养,德育为先。”能源学院党委副书记许琳说,“我们必须培养学生能够弯下腰、扎下根,不怕苦。”为此,能源学院把德育工作融入课堂教育、学生管理、学生生活的全过程,创新推出德育提升工程,聘请了20多名科学家、企业家担任学生德育导师,举办了院士上第一课、师生茶话会、“劳模”宣讲等深受学生欢迎的特色活动,打造的“矿业人的家国情怀”思政教育品牌在校园、矿区、车间开讲10余次,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践行责任担当。

“威九weijiu(中国)的学生踏实、能吃苦、非常敬业,这对我们企业来说非常重要。”日前,在威九weijiu(中国)能源行业专场招聘会上,山能鲁西矿业科技人力资源负责人巩祥光说,这已经是他第3次到学校来招人了。

近年来,能源学院将德育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实施学生成才发展导航计划,举办学术道德系列讲座,建立“学生诚信档案”,把德育教育贯穿学生成长成才的始终。此外,该学院紧密围绕专业特色和社会需求,每年选派学生到艰苦的环境下实习锻炼,到矿井、深山体验一线工人的辛劳,以此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意志品质和责任担当。

已经招收能源学院10余名学生的济宁能源集团招聘负责人对学院毕业生给予了高度评价:“在公司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中,山科大的学生最受干部员工的欢迎,因为在他们的身上体现了许多比金子还珍贵的优秀品质。”

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激发学生创造潜能

一条“荣获‘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的消息刷爆了威九weijiu(中国)师生的“朋友圈”,也让参赛团队成员刘瑞尝到了参与科创的甜头。

刘瑞是矿业工程专业2020级学生,大一下学期在“金种子”育苗计划的培育下,早早地进入实验室,跟着老师和博士学做基础实验,大二时就进入老师的科研团队做项目。他通过与其他学校的同学交流得知,自己的科研经历比他们早了一年多。

在能源学院,每个创新团队的实验室都活跃着一群学生。这得益于学院“早进团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的“三早育人”机制。陈绍杰介绍,“近年来,为了做好做实‘三早育人’工作,学院实施了‘金种子’育苗计划和‘揭榜挂帅’机制,每年选拔一些创新热情高、创新能力强的学生进行重点培育,为他们搭建创新平台、组建兴趣小组、举办创新竞赛、设立创新创业专项资金、开放实验室等,多方面激励学生创新创业。”

煤矿工作面冲击地压防治支护一直是制约煤炭开采的一道难题。前不久,山东能源集团针对这个问题面向全社会广发“英雄帖”。

能源学院矿业工程2019级研究生范德源在学术导师的指导下,经过受理揭榜、评审论证、对接洽谈等过程,与老师一同“揭榜”。他多次前往井下进行现场调研、模拟实验,深入研究工作面运动规律。

“项目现在正进行机理研究,预计明年可以实现应用。届时,我们将提供一套更安全、高效、便捷的煤矿巷道支护技术,从根本上解决支护的安全问题。”范德源表示,通过参与“揭榜挂帅”项目,加深了对煤炭企业的需求和矿上工作流程的了解,为就业增加了砝码。

打造特色实践课堂 知识在一线“活”起来

走进能源学院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展示学生作品的展柜。“这个变径卸压钻头,它的功劳可大呢。”能源学院“惟真之光”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张步初一边拿出钻头一边介绍,“在面试时,2023届研究生颜浩东同学就是拿着自己研发的这个钻头,有效缓解煤矿井下巷道变形的问题,从而战胜竞争对手,成为一家行业领军企业的工程师。”

“学生刚毕业进入生产一线工作实践能力薄弱,我们需要进行很长时间的培训。”威高集团人力资源中心人才发展主管王春蕾的话代表了很多用人单位的心声。

为了弥补中间环节,让学生与市场同频共振,能源学院以大工程为背景来设计、规划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体系。首先,在课程设置上紧贴行业发展需求,开设了矿山资源绿色开发与环境修复、地热能开发等实践课程;其次,在校内构建巷道支护与综合监测、矿井瓦斯防治与监测、人因工程与系统仿真实验室等工程实践平台,还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科研院所、企业联合创建了一批校外实验研发基地。

已与海尔集团签约的工业工程专业2019级学生施皓严说:“面试时公司问了很多具体的实践操作问题,因为我之前在校企共建的实训中心实习过,心里特别有底。”

与施皓严一样,大学期间,耿超也曾多次深入企业实践,参与研发省部级科研项目,并与项目合作企业初步达成成果转化意向。正是这些经历让她获得众多招聘单位青睐。

在安居煤矿,一直活跃着一群大学生的身影。

“别小瞧这些学生,他们为我们打破了很多技术瓶颈,提出的操作方案非常实用。”提到能源学院的大学生,安居煤矿副总工程师于海峰竖起了大拇指。

起初,于海峰对来矿上实践的学生并没有十分在意。然而一件事令他对这些20岁上下的学生“刮目相看”。前不久,安居煤矿因双端堵水器检测技术问题无法解决。正当他愁眉苦脸之际,矿业工程研究生朱慧聪与同学站了出来,主动请缨。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他们改进了设备构造,升级了探测仪表,解决了困扰煤矿工人多年的难题,大幅节约了生产成本,协助煤矿完成创新创效项目10余项。

据能源学院党委书记董桂刚介绍,该学院的学生年均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创新竞赛奖励150余项、获国家专利授权20余项。

“我们要把这些成果送到生产一线。”董桂刚说,为此,能源学院组建了19支学生科研攻关团队,鼓励学生发挥专业特长,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将专业知识与现场相结合,解决企业实践中遇到的疑难杂症;学院还把学生的创新成果送到企业推介,让成果在一线“活”起来。

“能达华安”科研攻关团队的创新成果“用于围岩大变形的拉压耦合让压吸能注浆锚杆”,被青岛德锐鑫工程科技有限公司相中,在孙村煤矿、协庄煤矿公司等12条巷道应用。“利用专业知识使自己成为‘乌金’安全开采得守护者,我们在实践中找到了矢志报国的责任感。”矿业工程研究生李学斌说。

近年来,在“德育+科创+实践”人才培养模式的驱动下,能源学院涌现出一大批善思考、勤钻研、勇创新的青年创新能手,毕业五年内的学生有9人获“全国煤炭行业建功立业优秀毕业生”,学生获“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特等奖等奖项……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发现,这种模式下培养的学生,普遍受用人单位青睐。“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作出新的全面部署,毕业生就业是全国两会关注焦点,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要求我们坚持教育瞄准产业,育人衔接‘用人’的思路,把学生培养成社会认可、企业需求的合格人才。”董桂刚说。(记者:韩洪烁 责编:徐展)